五心工程护航心理健康,协同育人助力职教发展---探索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发稿:何玉梅 审核: 牛志伟 发布日期:2025-08-26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安徽唯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围绕着重预防,拧紧心理健康“安全阀”;勤互动,建起家校共育“连心桥”;建队伍,守好心理健康“责任田”;早干预,当好化解危机“排头兵”;强赋能,做好培育积极心态“领航员”的工作理念,逐步探索构建出“五心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一、经验和做法

(一)四式联建,全面覆盖,搭建“连心”工程

建立了校领导包保联系制度。校领导以谈心谈话和校长早餐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并帮助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了二级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六进走访制度。二级学院老师以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进一站式社区、进网络、进社团等方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建立了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寝室长等朋辈互助制度。朋辈辅导员能够有效疏导、精准识别、正确陪伴、及时汇报潜在的心理危机学生。建立了家校医社共育制度。与精神专科医院签订了校医合作协议,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家长讲座,座谈会,上门家访、电话沟通等形式,加强家-校-社协调干预合力。

(二)贴心走访、爱心资助,创造“暖心”工程

学院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六进走访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心理中心和资助中心采取联合干预措施,上报党委会特批专项经费给予严重心理问题贫困生及时的治疗费用资助,真正落实解困育人工作。

(三)用心组织、精心策划、打造“润心”工程

学院每年精心组织“5.25”“12.5”两个心理健康教育月主题活动,围绕“剧”润心、“美”润心、“艺”润心、“知”润心四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晚会、蛋糕DIY、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四)细心摸排,精准干预,助力“护心”工程

学院建立健全“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心理预防机制,提出并搭建“五纵四横”工作网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扩大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化。

建立起了一般问题周报、特殊问题日报,紧急问题立即报的制度,制定“一生一档一策”帮扶计划,对重点关注学生开展心理访谈、对心理困难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织密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屏障。

(五)用心用情,赋能发展,构筑“强心”工程

学院通过举办“十大阳光男孩、十大阳光女孩”、“创业之星”、“自强之星”、“体育之星”等活动,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大学生身边自立、自强、自信的模范榜样人物,以他们的优秀模范事迹教育、引导、鼓励在校大学生,为学生“强心健心”赋能,用心用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心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二、创新亮点和成果

近些年对“五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经构建起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提升素质,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和“面向全体,关注重点,预防为主、干预及时”的工作思路,心理健康工作形成了亮点,取得典型成效,也取得了系列成果。

我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获教育部长三角公共心理学虚拟教研室建设协作单位、“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先进集体”、“最美心理工作集体”等多项省部级荣誉。中心老师近5年以来,成功申报的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达10项以上,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荣获“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

心晴驿站协会荣获安徽省“十佳学生社团”;学生荣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心理科普剧《向日葵的新生》、《褪色的记忆》等作品荣获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一等奖;心理情景剧《逐光之尘》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中荣获全国“十佳剧目”;心理微电影荣获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三、经验总结与展望

注重发展性。应逐步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针对学生成长中有共性的课题给予指导,重点放在学生潜能开发、心理素质优化上。

拓展培能点。心理育人的领域应从心理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心理适应教育扩展为心理潜能开发、素质能力提高以及创造力培养。

强化协同力。扎实推动思政、心理互促共进,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新抓手,积极发挥两者融合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筑牢防护网。密切加强与二级学院、班级、其他部门的联系,将全校心理健康工作纳入“一盘棋”,从而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做到渠道畅通、矫正及时,做到及时识别、预防、干预学生心理问题。(文、视频/何玉梅 审/牛志伟)

版权所有:学生处(学生工作部)--芜湖职业技术大学